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大家上学期间,大伙都背过各种要点吧?要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常常出题的地方。学会要点是大家提升成绩的重点!
1.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一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办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剖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办法。
3、一般在剖析外力对系统用途时,用整体法;在剖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用途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用。
4、受力剖析的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定义判断,探寻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探寻产生缘由;
③从力的成效判断,探寻是不是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况。
总之,在进行受力剖析时必须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质受的每个力,为解决这一难题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
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剖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
2.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二
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水平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理解:
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水平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
④同一性:合外力、水平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三
弹力:
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叫弹力。
条件:
①接触;
②形变。
但物体的形变不可以超越弹性限度。
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通常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况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四
1、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可以正确理解。比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不同: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2、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地方变化,用由初地方到末地方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通常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3、运动图像的意思和应用
因为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常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意思: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知道图象斜率的意思: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5.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五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缩短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有哪些用途线一直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6.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六
功率
概念:功跟完成这类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play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质功率:指机器在实质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质功率≤额定功率
机车运动问题
P=FvF=ma+f
7.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七
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容易见到单位还有min,h。
3.一般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可以完全确定物体地方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8.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八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用途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如不考虑大方阻力,在该地区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Vt=gt
h=1/2gt^2
Vt^2=2gh
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9.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九
1、电动势
概念: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概念式:E=W/q
单位:伏
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它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2、电源的几个要紧参数
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内阻:电源内部的电阻。
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10.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十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假如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6.速度是状况量,加速度是性水平,速度改变量是过程量。
11.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十一
共点力用途下物体的平衡
1、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状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
2、共点力用途下物体的平衡:
①平衡状况: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况,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势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势必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用途下处于平衡状况,一般可使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
③平衡条件的推论: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况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当三个共点力用途在物体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12.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十二
弹力
1、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
(1)两物体需要直接接触,
(2)量物体接触处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4、弹力方向的判断办法
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其弹力可为拉力,可为重压;对弹簧秤只为拉力。
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缩短的方向,即只为拉力。
点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面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球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球与球相接触的弹力方向,沿半径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轻杆的弹力方向可能沿杆也会不沿杆,杆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重压。
依据物体的运动状况,动力学规律判断.
说明:
①重压、支持力的方向一直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②绳的拉力方向一直沿绳指向绳缩短的方向。
③杆既可产生拉力,也可产生重压,而且能产生不同方向的力。这是杆的受力特征。杆一端受的弹力方向未必沿杆的方向。
13.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十三
1.大的物体未必不可以看成质点,小的物体未必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未必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未必不可以看成质点。
3.参考系可能不是不动的,只不过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一样的参考系物体运动状况可能不同,但也会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略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略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未必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备相对性,需要选一个参考系,选不一样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适合的小圆点,如遇见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挨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12.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一样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定义中的一个,要掌握依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意思。平时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见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些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定义的影响,非常难同意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目前所学的平均速率。
1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6.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未必大。
18.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未必为零。
19.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未必大。
20.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未必做减速运动。
22.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23.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未必为零。
24.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未必与速度方向相同,也未必在同一直线上。
25.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6.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表示什么意思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27.图象是曲线的不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14.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十四
坐标系
1、坐标系物理意义:在参考系上打造适合的坐标系,从而,定量地描述物体的地方及地方变化。
2、坐标系分类:
一维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做直线运动,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打造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比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地方可用离车站的距离来确定。
二维坐标系适用于质点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比如,运动员推铅球以铅球离手时的地方为坐标原点,沿铅球初速方向打造x轴,竖直向下打造y轴,铅球的坐标为铅球离开手后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
三维坐标系:适用于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
15.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十五
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期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地方)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准描述
(2)速率:
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期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未必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16.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十六
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视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地方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率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办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17.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十七
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有哪些用途力和反用途力一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一条直线上。
理解:
①用途力和反用途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用途力后有反用途力。
②用途力和反用途力的性质相同:即用途力和反用途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用途力和反用途力的相互依靠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他们作为自己存在的首要条件。
④用途力和反用途力的不可叠加性.用途力和反用途力分别用途在两个不一样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成效,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有哪些用途成效不可以相互抵消。
18.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十八
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况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重压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况时,物体的重力并没变化
物体是不是处于超重状况或失重状况,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况时,平时所有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19.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十九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位移: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般设位移方向与x轴夹角为α
2.曲线运动的速度:
①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分解为水平速度Vx及竖直速度Vy,V2=Vx2+Vy2
3.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20.物理高中一年级上册要点笔记整理 篇二十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况的概念:
假如一个物体在力有哪些用途下维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况,大家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况。
平衡状况的条件:
在共点力用途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2、运动过程中它只遭到重力有哪些用途。